小学语文古诗词常用意象寓意:黄昏、夕照.doc
小学语文古诗词常用意象寓意:黄昏、夕照
意象是鉴赏诗歌的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元素。抓住了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涵其中的思想感情。所以了解意象的特殊寓意,是读懂作品的关键。下面这些意象就常含有不同的寓意。
黄昏、夕照(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以上意象经过历代诗人创造,已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如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夕阳并不凄凉,而是表现诗人激昂的情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中的柳就丝毫没有惜别伤怀之意。所以具体诗歌还应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