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文学常识之建安七子.doc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之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
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地位发生了变化,才有了安定、富贵的生活。
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己,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因此他们的诗与曹氏父子有许多共同之处。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中,又号邺中七子。
建安七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们与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一起,构成了建安作家的主力军。他们的诗赋创作各有个性,各有独特的风貌。
孔融长于奏议散文,作品体气高妙。王粲诗、赋、散文,号称兼善,其作品抒情性强。
刘桢擅长诗歌,所作气势高峻,格调苍凉。
陈琳、阮籍,以章表书记闻名当时,在诗歌方面也都有一定成就,其风格的差异在于陈琳比较刚劲有力,阮籍比较自然畅达。
徐干诗、赋皆能,文笔细腻、体气舒缓。
应炀亦能诗、赋,其作品和谐而多文采。
当然,他们的创作风格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也就是建安文学的时代风格。这种时代风格的具体内容及其形成原因,便是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所说的: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