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龙溪祝氏宗亲:
你们好!树有根,水有源,修墓、修谱、修祠历来被视为尊祖敬宗的三大孝行。龙溪祝氏先后修缮了宗祠,续修了宗谱,唯有始祖僖五公和夫人管氏合葬墓尚未修缮。
龙溪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名村,村内的祝氏宗祠、江浙社、文昌阁、观音阁等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据《祝氏世谱》记载,元末明初,郎峰四十二世祖绍文公由江郎山宅基迁居龙溪。六百多年来,绍文公的子孙在龙溪这块风水宝地繁衍生息,现已达六千之众,遍布广丰、衢州、江山、浦城,甚至远播上海、南昌、鹰潭等地,人才辈出,实为祖宗福泽所致,我们这代及后世子孙都应感恩祖宗的功德。
绍文公僖字辈,排行第五,世称“僖五公”,因此龙溪祝氏历来酒席上猜拳不猜“五”的独特风俗,这是龙溪祝氏子孙尊祖敬宗的体现。僖五公和夫人管氏合葬墓坐落于大坟垅,历经六百余年历代多有修缮,后随国人宗族观念的淡薄,日渐失管,经多方查找重新发现,但已墓塌碑倒,在广泛征求意见后,经龙溪祝氏宗祠管理协会讨论,决定启动始祖墓修复工程,在修旧如旧的原则上,增设墓志、墓亭、祭拜台等附属设施,以及一百余米石阶和过河石桥,初步预算耗资需25万元。
为尽快筹足资金,完成修复工程,现倡议所有龙溪祝氏后人为始祖墓的修复捐资、捐物,所有捐助者名单将予以立碑纪念。龙溪有句俗语叫“为祖公坟山”,意指做十分重要的大事,因此修始祖墓,是我辈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呼吁全体龙溪祝氏,积极响应,群策群力,共同完成这件上慰祖先九泉之灵,下佑子孙繁荣昌盛的家族大事。
向为此做出贡献的宗亲致以崇高敬意!
xx
20xx年2月
我组柯氏祖屋是吾辈先祖得以安置之处,如今我柯氏宗亲人丁兴旺,人才辈出,事业兴旺发达;众人纷纷发起重建呼声。
每逢春节元宵佳节,乡人洁衣正冠入屋,鸣炮上香进礼,瞻仰圣神;即庄重肃穆,又热闹喜庆,场面恢宏壮观。作为祭祀祖先的祖屋,对传承民族文化、弘扬先祖美德,提高后代的文化礼仪素质,激励族人团结向上努力进取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它即是神圣的地方,还是纪念祖先的重要场所,只可惜神圣可亲的祖屋历经苍桑,现已残旧不堪,亟待重修。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前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百业俱兴。国家倡导忠孝文明,世人居安思祖之情顺势陡升,先人开基创业之功,无论斗转星移,朝代更替,缅怀敬仰先人,光宗耀祖皆天经地仪,无可厚非,有鉴于此,柯氏子孙,能让祖宗的神灵有一个体面的安息之所,是我辈的责任。子孙孝则祖屋兴,祖屋兴则宗族荣;祖屋是宗族团结和力量的重要体现和象征,重修柯氏祖屋上敬祖宗,下贻子孙,此举一则承传本乡传统文化,丰富民间活动的需要,二则凝聚我宗族民心,振奋协作精神;三则体现经济繁荣,促进加快崛起、和谐发展。
然而重修祖屋非数人尽心可哉,众擎易举,独力难支,需仰赖本族各户协力,共襄盛举。身为本宗子民,理当积极参与,齐心协力,为我祖辈之传承、我宗族事业之繁荣及各户各方之和谐添砖加瓦,垒土成山,纳川成海,深信有众人的`通力协作,我柯氏祖屋将重盛,弘扬祖德,人文昌泰;旧貌变新颜的情景将指日可待。
经本宗族多人倡议,定于xxx年5月9日下午2点在祖屋埕共商修膳祖屋之计划,望本宗族子民积极参与,出谋献策,为我宗族的重兴作出必要的贡献。
倡议人:xxx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先祖包始仁号纯白(旧谱“合肥世系”载为包拯第十七世),原籍江西建昌南城包坊。旧谱载,他“始贡于宋孝宗隆兴间,得选汀州教授”,又“尝权知上杭县事,解组后遂退隐小陈坑而奠宅焉”。小陈坑本是上杭县南部边缘汀江西岸的一个山村,从此成为我们这个家族的发祥地。始仁公后裔作为客家,经过三十几代人的不断进取和开拓,已在国内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四川、陕西等省区及台湾、香港地区,形成了上百个聚居地,繁衍了近十万人口。零星散户更是遍布全国和东南亚等世界各地。纯白公后裔子孙为祭奠祖先,早年间就在小陈坑建有二百余平方米、泥瓦土木结构祖祠一座,终因年久失修已经坍塌。后虽另选址临时搭建十分简陋的敞开式祖祠一座,但逢各地后裔子孙来小陈坑祭奠,十几人进祠就显得十分狭窄拥挤。
重修始仁公老祖祠,是我族根之所在!宗祠稳固,始祖公安坐其中,佑我族人长安,是我族人的共同夙愿。祠堂、祖墓、族谱在一个家族中,地位是何等的重要,它能找回你无价的历史,亦是我中华民族其中一部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守护祖先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所有始仁后裔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尊祖敬宗,是做人之本,为人子孙,理应时刻紧记。现眼见我们的祖地祖祠日渐颓败,我辈又岂能坐视不顾?若能重修老祖祠和编修一部完整的闽杭包氏联修族谱,使我纯白后裔万代流传,这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一件大功德!是祖先文化历史的继承和发扬。历史的重担已经昭然落在我们的肩上,我闽杭纯白后裔子孙郑重向外界发出倡议,举阖族之力,重修祖祠、继(联)修(第九修)《闽杭包氏族谱》,凡我始仁公后裔子孙为寄托对祖先的深切怀念理应慷慨解囊,为祖地重修祖祠和续修族谱作出自己的绵薄之力!功成之日,上慰祖先,下抚耆老,免却闽杭包氏族人百年之忧,诚虔哉,快哉!
现闽杭八修谱局作出决定:
祖地重修纯白公祖祠和九修闽杭包氏族谱工作同时进行,向族人、社会各界工商友好筹集资金90万元 (本次出资修建祖祠和修谱者将刻碑留名及族谱永久记录在案以彰其功。规定:凡捐款300元以上者均刻名入碑,捐款达1000元以上者刻全家福留名,捐款达2000元以上者将拍全家照登录九修谱)。小陈坑已坍塌的老祖祠原址占地214.8﹐,设计正殿为一层建筑面积109﹐,祖祠建设结构为砖混结构,建筑式样为仿古式,屋面按现代工艺做好防水层后加盖琉璃瓦,正殿厅堂设神龛用于供奉始祖纯白公塑像和历代祖先牌位,并合理搭配设置必要厢房,以作族内举行祭祀等各种族群活动之用,殿外除建祠堂门楼外,空间坪加建接待室和厨房、卫生间等必要设施。初步预算建造费用(含雕塑祖公神像等各种费用)约60-70万元。剩余款项主要用于全国《中华包氏统谱》及《福建分谱》编修和第九次联修《闽杭包氏族谱》之用。
自倡议书发出之日始,愿我族人团结一致,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为完成我们共同目标,作出自己的义务和贡献。
高东溪裔孙宗亲;?
先祖讳登,字东溪,宋绍兴二年[1132年]適士,孝心动天地,忠贞贯日月,反对宰相秦桧卖国,削官流放广西,客死异乡。乾道元年[1165年]迁葬漳浦印山龙湫坂,有843年历史。明嘉靖年间,墓地被权势大户侵夺.裔孙高骏悦痛诉先祖墓地被侵荒废一事,漳浦知县受理诉案,重新画其界址。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漳浦知县慎蒙立墓志跋于墓前,使先贤墓地得到保护。1985年漳浦县人民政府将高东溪墓列入首批文物保护,立碑于墓前。
东溪祖光輝一生可歌可泣,载入史册,千古流芳,是伟大的历史人物。在南宋理学家朱熹努力下终使高东溪的冤案得以昭雪,并在漳州城内为高东溪建立祠堂,朱熹还亲撰东溪高先生祠堂记一文,又题联;获鹿感魚千秋称孝子,朋东仇桧万古识忠臣。题匾;百世师。在谒高东溪祠一文中极称高东溪是一世之伟人,非独一乡之善士。宋光宗皇帝敕赐祠堂匾额;忠孝两全,宇宙完人,浩气长存。今祠堂面临倒塌,保护历史文物迫不可待。
高东溪墓修复理事会?
2015年5月25日
联系人;漳州高东溪裔孙联谊会会长高平和??? 13806907561?
东溪裔孙宗亲;在此向大家讲述有关修复祖墓真实的故事。何先生回乡探亲,见祖墓变成水庫。有十多座无主墳墓被迁移集中在一个山头,何先生无法辦让先祖骨骸,决定全部下土为安,出资十万建义墓,墓碑;有先祖暨他的朋友墓地。???这是一段感人的故事,我们先祖高东溪墳墓遭受破坏,正在抡救修复之时,何先生尽心尽孝的`精神是我们学習的榜样。
同时也要希望高东溪墓修复理事会将陵园规划,建设造价,财务制度作详細说明。东溪裔孙生活范围极广,要多发祖墓照片在网上,加强宣传力度。高氏家谱网給我们提供一个最理想宗亲交流联系的平台。
濮州王氏始于周敬王仲子,自分封以来,以爵为姓,世居王村,属姬姓之王,现有谱记载,已有贰万玖仟余人,分别居住在山东濮州(今河南范县濮城镇)、鄄城县、梁山县、郓城县、莘县等地,供奉唐朝鄜坊节度使王晒曜,王茂元父子两为先祖,因世代久远难以稽考,族谱失传,立明朝舜兴为一世祖(现存有民初家谱一套,及1950年、1980年、2000年分别再续家谱数套)
濮州王氏祖祠始建于明末,遗址在濮州城西大街,再建于清乾隆44年,现有修祠记石碑一通作证,是有当时的家族长十二世宗尧,及子世兰和三门梁山门十七世举瑞共同合修之。再次修建于清末,有时任家族长十七世近义,请命堂兄希孟(养浩)带领十七世族侄六行共同修建之。修正堂三间,祠左修闲房数间,时有经费欠缺,立典卖良田数亩充做经费,才使祖祠顺竣,为城内众家祠之最优。
遗憾的是,50年代祖祠损坏,我族众至今没有祭祖集合之地...痛哉!
为聚族人之孝心,显王氏之荣光,今春有二十世付军,携同咸敬、佑峰,请命十九世玉春,二十世保林,于3月19日集合河西各村庄家长公议,决定今年重修祖祠。另报鄄城梁山各村庄,成立修建队伍,订章立制,制定时间节点表,循序进行。
今国运昌盛,政通人和,国倡孝风,实是修祠最佳时机,为光宗耀祖,惠及子孙。为我王氏族人,理应积极捐资,义不容辞。
濮州王氏绵延久远,世事沧桑,其离家迁出者,不乏其众,凡迁出之族人,也应献上你的孝心,积极参与,今经族事会的捐资细则规定,凡捐款五万以上者修祠会将刻碑一通,铭记传世,捐款四万以下,壹仟元以上者,将按捐款多少,依此刻碑铭记,凡我族众按人丁50元交款者,将立本造册,存祖祠内封档永存,万世流芳。
我王氏祖祠的设计规模为南北43米,东西22米的一个大院,建成后,正堂三间将是古代庙式建筑,东西配房分别4间,古式院墙,古代大门一座,门前石狮两个,唐先祖晒曜、茂元父子合碑一通,明始祖舜兴配谢氏石碑一通,土方、建筑预计建设资金80余万元。
收到此倡议书者,请迅速将此信息转告族人。
请联系濮州祖祠修建处
13781374792
15333923516
13461687137
濮州王氏祖祠修建处
2015年3月20日
“易水源流远,太原世泽长”。易氏源自殷商前有易氏,族居易水,后以易为姓。殷商假河伯兵伐有易,杀君锦臣,首见于史。灭国后,史籍少载,春秋时易甲不屈白公胜威利,拒助弑楚惠王,著节义。战国时中山国,因历史渊源,易氏附之。后赵灭中山,因国力和策略,留中山名,立王:尚,即卒葬太原易尚公,史谱互证,时、地极合。汉晋魏武帝(265-290)时,易洸将军率师镇洪洲(南昌、宜春),首籍湘赣,至汉,北方战乱,人民大迁江东,易万年公再迁湘赣;三传生易雄,为迁湘支祖。洸裔远祖,春先公生继昶,昶生子二,次子仁煌,生子三,长敬公生大模,大模生诚公,诚生开公字必先,开公任海昏教谕,致仕忘归,宅海昏上坊,开公妻毕氏生子量,量公妻许氏生子二,俨和优,俨公仍居故邑,优公字子游号若余,偕子于晚唐迁赣北瑞昌,后裔尊优公为一世祖,其后本、旁支世系,图纪连续,以迄于今,全国各地,延传清楚。
优公??字子游号若余,行一,有传.生唐代戊子(808或868)年十一月十二日戍时,卒未详,葬李英塘尾亥山巳向兼壬丙娶王氏生卒未详葬二圣庙东小塘尾亥山巳向生子一聪公自李唐末由海昏上坊迁江州瑞昌县王仙乡颜背里。公之始来携铁钱三百贯置西义庄居焉。为迁瑞昌始祖.
优公祖墓在瑞昌南义镇梅山之麓易坊上首李英塘尾亥山巳向兼壬丙,优公祖祠曰“金槐堂”,与易坊塘塯下首之间相距半里。易坊经历千年风雨侵蚀,遗址残垣,遍地古砖古石古瓦,尽显苍桑,实是难为宗亲,愧对祖先!祖地青山环抱,瑞气祥集,人本乎祖,创奠基业,世代相传,恩泽后裔,丁齿枝蘩,流源甚广,能人辈出,财丁兴旺,子孙贤孝,各领风骚。认祖归宗,家庙呈祥,苍天恩赐,大地惠泽,是仰赖祖宗的养育和造化!
为求祖墓长荫,祖祠“金槐堂”香火鼎盛,族人凝聚团结,子孙福祉昌延。优公后裔各地宗亲理事会经多次会议商定,在2012年清明节前各分支代表同赴瑞昌南义祖祠“金槐堂”祭祖典礼之前努力做好以下实事:2012年清明节前,优公祖墓李英塘东首整修好三亩停车场,李英塘清淤围堰,祖墓大致修好轮廓。优公祖地申请九江市或瑞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明节(具体时间待定)在优公祖祠“金槐堂”召开优公祖系宗亲全国代表大会,协商祖祠“金槐堂”后续修缮事宜,探讨优公祖系第三次全国联宗合谱具体事项。增进优公俨公后裔宗亲团结联谊,探讨成立俨公优公祖系宗亲联谊会。
优公祖墓祖祠修缮建设需要宗亲族贤们鼎力资助,慷慨解囊,共襄善举,齐心共建!凡捐资500元以上者,立碑永志,册永恒久,以昭后人。其余张榜公布,所有善举捐赠捐款在易氏宗亲网上公告芳名以示功德!优公祖墓祖祠亟需修缮,关系到在社会芸芸众生中,易氏族人以何颜面如何立足!弘扬易氏祖德,家族之浩然正气,促优公后裔永往进取之步履,敬请各位宗亲大力支持,告慰先祖!
俨公优公后裔(筹)宗亲联谊会全体成员一致承诺:保证用好每分钱,办好每件事,做到财务及时公开,严格管理,接受监督,让宗亲放心,使族人满意。
百川细流,汇聚大海。在您的参与和支持下,相信目标一定会实现。宗亲们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易氏家族一定会更加兴旺辉煌!
倡议族贤:(排名不分先后,待增补)
易发达
倡议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金槐堂”易氏宗亲联谊会
川渝易氏宗亲联谊会
“墩子堂”易氏宗亲联谊会
“瑞芝堂”易氏宗亲联谊会
云庄公支系豫皖苏赣易氏宗亲联谊会
息县易氏宗亲联谊会
"至贤堂"易氏宗亲联谊会
商固金三县易氏宗亲联谊会
(鄂东系)鄂豫皖陕赣川渝易氏宗亲联谊会
优公祖墓修缮建设领导小组成员:
顾问:易宪武? ? 易茂先 (黄冈市人大棠委会主任)??易旺清??
督导组:(排名不分先后,待增补)
易宗清(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离休正师级) , 易爱军(新华社),易攀(中央某部委),易毅(国务院社会发展中心),易丽君(博士生导师) ,易开军(留美博士),易汤志群(留美博士),易进,易会团, 易旭东 ,易本德,易棋福,易明友,易世全,易维现,易乃资,易烋,易喜平,易仁和。
组长:易大义
常务副组长:(待增补)易本信
副组长:(排名不分先后,待增补)易善刚,易善田,易承林,易以佳,易以常,易已江,易淑光,易孝生,易柄奎,易立新,易佳宏,易先周,易飞,易林,易成来。
财务组:(待增补)易发达,易成友
优公祖祠“金槐堂”修缮领导小组成员:
顾问:易宪武??,易茂先 (黄冈市人大棠委会主任)易旺清
督导组:(排名不分先后,待增补)
组长:易佳宏
常务副组长:(待增补)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