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本科生论文答辩生动地给我们的学生展示:学术论文就是猫捉老鼠的游戏,你逗我玩,我逗你玩。”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戴建业的一篇博客文章,从我们众多的教育问题中又拎出了一个:“走过场”的本科毕业论文答辩。
而当我们对此深入探讨之后发现,重要的问题并非大学是否应当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而是我们的大学需要一把什么样的尺子来评估自己的学生。
“别说是答辩,毕业论文本身就是走过场”
执教27年的戴建业教授直言,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在所有“走过场”教育中,最令他感到难堪。
每年5月的“答辩季”,本、硕、博三个层次的毕业答辩都要完成,老师根本无法指导那么多的学生;而忙着四处求职的毕业生们也根本无心完成自己的论文。于是,答辩成了“学生和老师心照不宣地共同作假”。基于此,戴教授建议,这种“你逗我玩,我逗你玩”的毕业论文答辩不如取消,他的主张得到了许多支持。
“前辈们说,最重要的是开始就要感谢指导老师”
许跃(化名,正在准备本科论文答辩的应届国际金融专业毕业生):
“我们答辩是后天,师兄师姐都说没事儿,我们系历史上答辩不过的“奇葩”好几年才能出一个,而且必然是论文本身就特别烂的那种,一般都没事儿,关键是态度要好,大部分老师都不会在这时候为难学生。当然准备还是要准备一下的,态度要好嘛!我在网上搜了一下答辩开场的模板,综合着写了一段,看到前辈们说最重要的是开始就要感谢指导老师,哈哈!我印象里一直都觉得答辩是走过场的事,其实别说是答辩,论文本身就是走过场。这个时候工作也签了,研究生的录取名单也早出了,论文只要能过,好不好有什么用呢?”
“11个人中有9个是通读一下论文就完了”
李维(两年前毕业于北京某高校日语专业):
“我们的答辩就走个过场,我们日语一个下午要“面”11个人。只有第一个、第二个人答辩的时候,老师认真地问了几个问题,后面所有人通读一下自己的论文,就完了。我们那期“答辩”没有不过的,因为已经有三个人不给发毕业证了,系里肯定就不想再为难其他人了。(既然都没问问题,老师也找不到不过的理由,是吧?)就是因为老师没想让人不过,所以才没问问题哦!我觉得这么答辩也没啥不好,在答辩前虚张声势让大家紧张备战,答辩之后一身轻松。其实我写论文还挺费劲的,因为有审核之类的程序,开题报告就花了十天,论文本体加上查资料和导师修改差不多一个半月。估计属于本科论文里长的了,因为我们都要用日语写。论文写了也没什么用,因为毕业以后我又不做和日语有关的工作。对学习的话可能稍微有点儿帮助,语法和词汇量有些提高,可那时候已经要毕业了。”
衡量学生素质的重要标准”
“我当时很认真,论文和答辩都是优秀,我觉得这个问题的重点在于你自己的态度。本科的毕业论文和答辩是对自己学术素养一个很好的锻炼。”这是采访中唯一一例对本科论文答辩持肯定态度的回答,受访者是一所“211”高校法学院20xx级的毕业生。
而其余二十多名接受采访的各级各专业新老毕业生,都对答辩甚至毕业论文本身持否定态度:“论文答辩的意义就是让自己知道学得多烂”、“修够学分就是考核完毕”、“当年在图书馆一个下午‘粘贴’完论文,我自己都感觉看不下去。老师还居然让我过了,真心对不起自己。”
在这个问题上,“少数”是否应当服从“多数”呢?
“不同高校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方案,不能一刀切”
马相武(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全国并没有统一的规定,要求全部答辩的学校不是很多,很多学校是论文成绩优良的才需要答辩。我认为是否答辩取决于高校的性质、“进门”、“出门”的标准以及生源的质量;应该是分类型、分层次的,不同高校有不同要求,比如研究型高校和职教类高校,肯定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方案,不能“一刀切”。
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和研究生论文很不一样,老师的要求比较简单,只要这个论文像一个本科毕业论文就行了,就是说达到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就行,不一定要全部经过答辩。
但是,本科论文里也有比较优秀和非常优秀的。那么,我们就应当下工夫将这些优秀的论文发掘、选拔出来,通过培养和指导让论文和学生都进一步提升,这些就可以通过“答辩”环节来落实。我认为这种“一对一”、“面对面”的指导,对培养高素质的本科毕业生、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来说是很重要的。
“优秀的论文应该有答辩,研究型高校更要高度重视”
我们现在的考核,主要是考试成绩,优点是实现了社会公平,但弊端就是让我们选拔出的人才一般化、规范化、平庸化,有创见、有个性、有思想的高素质人才不能完全靠考试来解决,论文和答辩恰是衡量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
所以,我觉得本科答辩是否取消应当根据大学自身的情况,该取消的取消,该坚持的坚持,该加强的还要加强。对于相当数量的大学,尤其是研究型高校来说,要给予更高的重视度。
“我们学院已经多年不写毕业论文了,但毕业设计的答辩很隆重”
在博客文章引发大量讨论之后,戴建业教授又撰写了一篇“声明”,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戴教授表示,自己并不反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而且主张平时教学中更应加强论文写作的学术训练;但是鉴于很多大学本科生数量非常庞大,很难保证本科生论文答辩不流于形式,而流于形式的教学对学生和学校肯定都造成极大伤害,因此他坚持认为答辩应当取消。
最后,他写道:“我赞同少数大学正在进行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的改革”
“有个小组在答辩现场,被观摩单位现场订货要人,集体去了一家公司”
孙海峰(深圳大学传播系副主任):
深大传播学院已经很多年不写毕业论文了。我们是做小组毕业设计,要求6人左右一组,做一个真实的项目或调研报告。有研究报告、媒介策划或公关策划、媒体作品(包括影视、网络和手机作品)三种形式。最后的答辩很隆重,在几百人的报告厅进行,每个小组半小时左右,每年都精心准备,很有观赏性。一些单位就在这时候来观摩,现场订货要人,去年有一个小组集体去了腾讯。
我个人比较看重选题的意义。我们的毕业设计长达半年多,很多都是从毕业实习阶段就开始了,和实习相结合。有些是在毕业实习的单位或项目支持下完成的,有一部分还会拿到可观的经费资助。我前年带过一个本科毕业小组,毕业设计期间做的中国电信一个10万元的项目,他们在这基础上成立了一个小公司,现在运作得很好。本科毕业,知识视野应该是具备的。但要做研究的话,不是人人都需要达到那个水准。想做学术的就写研究报告,比如今年有一个写代际文化反哺的小组,还有一个写基督教网站的,就很惊艳。这种模式需要长时间的协作,要真下工夫,无法敷衍。
“当下社会现实很鲜活,有太多应当实地调研和创造性解决的问题”
当下中国的社会现实很鲜活,有太多应当实地调研和创造性解决的问题,写小论文是逃避现实的游戏。我们的调查报告都要求几万字,有扎实的田野数据和研究方法,而不是重复验证一些流行在教科书上的理论;更多的小组则选择做策划和作品,那些更富有创造的快感。除了考查,还有训练的目的。很多学生在做毕业设计之前,对专业领域的问题和方法还没有感觉,这样相当于迫使他们通过项目实战训练专业写作。
本科阶段具备基本的专业背景、学会一些专业的工作方法就可以了,本科毕业论文已经成了形式主义的阑尾,现在成阑尾炎了。“走过场”的论文和答辩毫无意义,不过也是当今诸多领域形式主义的体现之一罢了。
正值我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际,恰又迎来了锦城文传系宿舍文化建设月活动。在此活动之前,我系率先举行了一次例行查寝活动,突袭检查我系学生的寝室风貌,就本次宿舍检查活动,我宣传部记者特别采访了此次查寝活动的监督老师——我系学生科副科长曾瑜老师。请她就本次活动为我们谈谈她一些看法和观点。
曾老师:今年的宿舍查寝较以往看来,出现了一些新的亮点,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从总体上说,比原来提高了一个层次。例如:本次女生寝室的整体打扫情况都与往年有所提高,而且形成了一种团队打扫的好习惯,因为我们学生寝室是四个人的寝室,不是哪一个人就能打扫完成,团队合作能培养同学们的集体感和荣誉感。但是,其中还是有一些欠缺的地方,例如:极个别的寝室没有一个完善的规章制度,分工不明确。效率不突出等。这样的习惯不是好习惯,我希望极个别寝室同学也能像其他同学学习,能够养成团队合作的好习惯,这样有利于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进而增强同学们的参与性。
同时,曾老师还告诫同学们:寝室是同学们即将生活四年的地方,干净整洁能够促使你的大学生活更加的快乐和充实,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希望同学们能牢牢记住这句警讯,在今后的寝室打扫中能更加的完善和完美。
宣传部记者:曾老师,您对于即将来临的宿舍文化节的建设工作有什么初步的规划或者想法吗?曾老师:这一届的寝室文化节活动,我对活动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学校的学生宿舍,既是反映高校文明程度的窗口,更是一块重要的育人阵地。宿舍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系高度重视的工作之一。其实,我系每年举办一次的宿舍文化建设月活动,是要以宿舍文化建设月活动拉动宿舍文化的发展,加强学生公寓的管理,提升学生们的宿舍文化品位,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是联系各系负责学生工作老师们的一个纽带,带动老师们也融入到公寓管理工作中来,进而促进我校学生管理的整体工作。所以,我对10级新生的宿舍文化节建设活动寄予了极高的期望,同时我也相信,我们文传系的新生们一定会给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此外,我部记者还采访了寝室的同学们。同学们对于此次的查寝活动表示了极高的热情,踊跃发言,多数同学对于学校的寝室管理制度都有着极高的满意度,很多同学还表示整理寝室是军训养成的习惯,进一步说明了我们军训的成功性。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和谐友爱的学生宿舍新风貌。
后记:通过与曾瑜老师短暂的谈话中,我们也学到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原地踏步,要不断的有所创新,才能有所发展。同时,在和同学们的交谈中,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同学们对于自己寝室的热爱,也深深渗透着博学于文,奋斗于传的文传精神。我们相信,今后的文传也一定会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大放异彩的。
文传系团总支宣传部。
记者:
第一,答辩前准备充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临时抱佛脚总是不好的,要充分熟悉自己的论文,别到时候自己陈述的时候说不清楚自己写的论点论据。
第二,时间控制得当。
通常本科生答辩都在15分钟之内,答辩人在陈述自己论文的时候,一定不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注意详略得当,层次分明。
不要啰里啰嗦地阐述那些综述,要捡干货唠。
第三,ppt设计合理。
ppt最起码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材料选择,结论,创新与不足,致谢。
最后一条“致谢”是很多人容易疏忽的,感恩的心要常有,你谢谢老师总是应该的,即使老师不在意是否致谢,你“致谢”了总不会给你差评。
第四,重点突出。
这是和第二条紧密关联的,陈述的时候只是把几个主要的论点和结论性的东西详细说明即可。
第五,实事求是也要有技巧。
答辩老师的问题,你会就是会,不会也没关系。
但对于“不会”要学会委婉表达,你可以说,“这个问题提的很好,也是困惑我的地方”或者说“这个问题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会继续思考”或者说“这个问题我还没有想清楚”。
第六,谦虚谨慎。
一旦老师问的问题你不但会而且还很有话说,切忌“多多益善”,一定要“点到为止”,言多必失是你时刻要提醒自己的。
你只要回答清楚老师的问题即可,不要给老师一种飞扬跋扈,骄傲自满的印象,有的老师愿意顺着你的逻辑往下扩展,一旦扩展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你就麻烦了,毕竟你的知识盲点很多。
第七,切忌非此即彼的回答。
对于矛盾性问题,或者既有“是”又有“非”的问题,比如你认为中国孩子应该在国内接受教育好还是去国外接受教育好,你就要用辩证的思维来处理这类问题。
一定不能单纯说在国内或者国外,要看到各自的弊端和优势。
1、学生的主动性是决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决定因素。
一般来说,保研的同学学习主动性最强,比例不超过10%,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最高。
考研而且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毕业论文质量次之,比例大约在20%。
从事的职业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同学质量第三,比例也大约在20%。
其余的同学,基本上未来职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度不大,本来积极性就不高,加之忙于求职、实习,论文质量最差。
2、指导教师在改善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按照勤勉尽责的程度,指导教师基本上分为三类:勤勉尽责型、糊弄过关型、撒手放羊型,比例基本上是3:3:4。
勤勉尽责型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论文从内容格式都严格要求,论文选题还有一定的创新性,可以把基础不好、较差的毕业生的论文质量提升到中等、良好水平,优秀者的毕业论文甚至达到cscd期刊发表的程度。
糊弄过关型导师为学生选择的题目基本是一个综合作业,所指导的学生毕业论文相当于一个毫无新意的'实验报告,学生的水平经过毕业论文环节的训练既没有提升、也没有下降。
撒手放羊的学生命运最惨,其论文质量可以用惨不忍睹来衡量,资质较好、资质中等的学生经过放羊导师诲人不倦的培训,水平会下降一个台阶。
答辩时候困惑3:
在生源欠佳,学风、教风普遍不如人意的三流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合格的标准显然不能用创新性来衡量。
那么,评价的标准是什么?根本没做肯定是通不过的,毫无新意、老生常谈的大作业甚至实验报告可不可以毕业?我的许多朋友认为,只要格式规范、内容完整、自己独立完成,受到了系统的训练,即可认为达到毕业论文水平。
2、答辩时间的掌控。
一些高校,多个班级的答辩时间往往集中在1天。
众多答辩小组的师资往往处于捉襟见肘的状况。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专业每个学生展示毕业论文的时间只有3分钟。
由于是临时抱佛脚,答辩小组教师很难在如此之短时间给学生的毕业论文以客观的评价。
极易导致答辩过程中的误解、矛盾甚至冲突。
3、如何对待整改意见。
按照很多高校的要求,学生答辩后还需要对毕业论文按照评委的意见进行整改。
由于答辩时间十分仓促,很多教师甚至在没有、或者没有看完毕业论文的前提下就对学生的毕业论文发表了不正确甚至错误的高见,答辩小组5-6人的意见甚至是冲突的,让学生如何整改
......试读结束,免费注册后可下载完整电子版(2023年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范例 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大全19篇).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