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在尸骨已朽时尚不被人忘记,要么写点值得一读的东西,要么做些值得一写的事情。”这是本杰明富兰克林说的一句话,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美国人之一,他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富兰克林不仅美国革命重要的领导人之一,还是科学家、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
他的《自传》并不是写他自己多么非凡的成就,而是包含了他的人生奋斗与成功感悟,以及对善与美的褒扬,看过后,留给我最深印象的就是他对生活的态度以及他的一些良好的习惯。
有句名言说得好:“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富兰克林不仅做到了不屈不挠,还为自己制定了13条美德:节制、缄默、秩序、决心、节俭、勤奋、诚信、正义、中庸、清洁、平静、贞洁以及谦卑。他意图把这些美德养成习惯,所以他一次专注于一项,这样循序渐进,直至把十三项统统做到。富兰克林给自己订了个小本子,每天进行自查,看看自己一天中究竟哪些地方做错了。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我们中国的一句古话:吾日三省吾身。
原来,好的习惯不论古今中外,都是相通的。可是,要坚持做到这点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前,爸爸也总让我在每天睡觉前,好好想一想自己在今天一天中究竟取得了哪些进步,哪些地方又退步或做错了,每日反省,直到养成习惯。可我总是敷衍了事,反正也没人管到我脑子在不在想。而每次测试结束,老师也会让我们进行反思,分析自己做错题的原因,好让自己下次不在出错。而我也总是反思说看错或是粗心之类的,但是仍然提不起重视,导致的结果便是,下次考试的话,我仍然有可能在同样的问题上摔跟头。
而富兰克林的自查却不是敷衍了事,他每天都会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记录,出错的地方就画个小黑点记录一下,因为他能从自己本子上的黑点上连续清除看到自己在美德修养上取得的进步,从而使之感到欢欣鼓舞。最后,经过十二个礼拜的天天查,他看到的是一本干干净净没有黑点的本子。他最终把这些美德养成了习惯。看到这里,我感到很惭愧。
《富兰克林自传》确实收获不浅,富兰克林(1706-1790),美国最伟大的先驱者和美国民主的缔造者之一,著名的科学家、出版家、外交家、政治家、哲学家和实业家,美国独立运动的领导人,曾参与起草并签署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二百年前富兰克林就主张推崇科学,破除迷信。特别是富兰克林做人十三条规戒值得人们学习的。
富兰克林归纳的美德名目和规戒如下:
一、节制。饭不可吃胀,酒不可喝高。
二、缄默。于人于已不利的话不谈,避免碎语闲言。
三、秩序。放东西各归其位,办事情各按其时。
四、决心。决心去做该做的事情,做就做到心想事成。
五、节俭。不花于已于人没有好处的闲钱,杜绝浪费。
六、勤奋。珍惜时光,手里总忙有益之事,剪除一切无谓之举。
七、诚信。不害人,不欺诈。思想坦荡,公正;说话实事求是。
八、正义。不损人利已伤天害理的行为永不沾边,利公利民应尽义务切不放手。
九、中庸。避免走极端;忍让化冤仇。
十、清洁。身体、衣服、住所不许不干不净。
十一、平静。不可为小事、常事或难免之事搅乱了方寸。
十二、贞洁。少行房事,除非为了身体健康或传宗接代,千万不可搞得头脑昏沉,身体虚弱,或者伤害自己或他人的平静或声誉。
十三、谦虚。仿效耶稣和苏格拉底。
除了第十三条中仿效耶稣和苏格拉底外富兰克林对日常生活的细仔严格要求以及对后人留下诲人不倦的宝贵精神财富,特别对指导当今人们的做人准则还是有学习价值的。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如此文明,社会文明程度就会有更大的进步,有点像我们以前提倡的五讲四美,但不知在地球那一方二百年前就为我们树立了做人的好榜样,而且内容具体而可操作性。
我们不相信耶稣和苏格拉底,但我们推崇科学,要破除迷信,富兰克林十三条规戒是人们检点自己和要求后辈应该努力去学习做人的准则。
这个寒假我读了几本推荐读物,最让我收获颇多的就是这本《富兰克林自传》。在美国文化史上,《富兰克林自传》的出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在1771年动笔,1788年完成,前后历时17年之久。这部传记可以说是在读者如饥如渴的等待中出版的。世界各地,青年人都希望学习富兰克林成功的秘诀,他们把这部书当成“人生指导”读物。富兰克林写出了“美国梦”,“到美国去发财致富”成了影响力很大的口号。这正是当下中国一代青年的梦想。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以拉家常的方式,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娓娓道来,整部自传既无哗众取宠,又不盛气凌人,在通俗易懂的叙述中不进会有睿智和哲理的火花,文字朴素幽默,叙述事清楚简练。所以读完这本,我从中汲取到了伟人的社交经验,处世原则等等,可谓受益匪浅。他教我们如何让有限的生命绽放最绚丽的花火,他教我们如何在逆境中自强不息,在诱惑中孑然一身。
他只读过两年小学,之后偏辍学回家,12岁起在印刷所当学徒、帮工。但他刻苦好学,在掌握印刷技术之余,还广泛阅读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著作,自学数学和4门外语,潜心练习写作。他常常在做完了一天的工作后,到印刷厂的图书室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这种种经历和不懈的学习,他最终成为了哲学家,思想家和作家,被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圣安德鲁大学等六七所大学授予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这是他不断孜孜不倦刻苦学习的成就,这正印证了“苦心人,天不负”的道理。再者,他善于抓住生活中的丝丝机遇和想法,并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通过“风筝试验”揭示了雷电现象,富兰克林说:“我们从前人的发明中享受了很大的利益,我们也应该乐于有机会以我们的任何一项发明为别人服务,而这种事我们应该自愿地和慷慨地去做。”所以他经过不懈努力,发明创造了新式火炉,避雷针,电轮,双焦距眼镜等等。他最终实现了他自己的诺言,不尽造福了全美人民,还对全世界的科学进步贡献了伟大的力量。
还有,富兰克林拥有高尚的道德和原则,这也是我们高中生在踏入工作之前所要锤炼和培养的,它可能会准定我们的人生。在这本书中,富兰克林也强调了道德和原则对人的重要性。富兰克林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是真实,诚恳和正直,人生最大的幸福也在于此。他一生都在身体力行。正因为他拥有着良好的人品和道德原则所以被费城人民,被全美甚至英国高官都敬仰和尊重。那他是怎么样磨练自己的呢?他制定了“十三条成功计划”:
一、节制。食不过饱;饮酒不醉。
二、沉默寡言。言则于人于己有益,不作无益闲聊。
三、生活有秩序。各样东西放在一定地方;各项日常事务应有一定的处理时间。
四、决断。事情当做必做;既做则坚持到底。
五、俭朴。花钱须于人于己有益,即不浪费。
六、勤劳。不浪费时间;不去关注那些无聊的言论,每时每刻做有用之事,戒除一切不必要的行动。
七、诚恳。不欺骗人;思想纯洁公正;说话也应诚实。
八、正直。不做不利他人之事,切勿忘记履行对人有益的义务而伤害他人。
九、中庸。勿走极端;受到应有的处罚,应当加以容忍。
十、清洁。身体、衣服和住所应力求清洁。
十一、宁静。勿因琐事或普通而不可避免的事件而烦恼。
十二、贞节。洁身自好
十三、谦虚。谦逊,不要傲慢。
这对于今天的我们同样适用。
读伟人的传记,感悟一种人生,体悟一种人生境遇,遇见一些风景。在严苛的现实中逢着一丝清香,在找寻彼岸的过程中逢遇一路花香。读《富兰克林自传》,学会和主人公一样在平凡中磨砺人格,只要你不断学习,自持,自控!
对于伟人,我们总是把头仰得很高很高,把身子俯得很低很低。仿佛那些伟人,是生来就在云层之上,而我们这些普通人则只合伏在尘埃之中。伟人常常像一面旗帜,一盏明灯,有时会显得遥不可及,像是另一个世界投来的光。我们甚至怀疑人类历史上是不是真的曾出现过这些人物,平凡的卑微的人类的血液,是怎样同样流过了那些高贵不朽的血管,怎样同样撑起了那伟岸挺拔的身躯。距离产生美,也同样产生了疏离,产生了一堵透明的铁门,在伟人和平凡人之间,像楚河汉界。我们对伟人是景仰,是敬佩,却是敬而远之。
然而读了富兰克林的自传,看着那位传奇老人一点一点地把自己的人生经验道来,仿佛是围坐在火炉旁,听着亲人拉家常,亲切又熟悉。原来伟人也曾有过这样那样的缺点,就像美玉上的瑕疵;原来伟人也曾走过这样那样的弯路,就像每一个平凡的人一样。也许每个人身边都有着这样一个富兰克林,他酷爱读书,爱好争论,偶尔写诗,习惯素食,他仿佛就在你眼皮下一点点长大,一点点成熟,一点点充实着自己。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富兰克林。富兰克林的伟大正在于他锋芒毕露之后又谦逊地将锋芒敛起,直至谦逊都难掩其明亮的光芒。
和飞蛾对光明的天生向往一样,大多数的人都有对自我完善的天生向往。就如文中提到的斧子,相信在最初的最初,人们所向往所渴望所喜爱的,都是锃亮锋利的斧子,只是在漫长而艰难的磨砺中,热情消退了,身心疲惫了,有的人放弃妥协了,有的人还愿意再等。放弃了的人就成了那有斑点的斧子,也总自我安慰着自己就喜欢这一把;而那些坚持到了最后的人,终于拥有了斧出鞘时的一刹惊世光芒。
对富兰克林来说,这只是第一步。多少锋芒毕露的人就像彗星,在人类历史上一瞬即逝。那是他们不懂得给自己安上鞘。再锋利再明亮的斧子,在风吹日晒下也会变得黯淡迟钝,除了时时磨砺自己之外,还需要用谦逊做成鞘掩起自己的光芒,使它不再刺眼。谦逊是伟人的保护层。可以改一下马克思的名言,如果一个人没有谦逊的美德,也许他会成为一个出色的诗人,著名的学者,但他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富兰克林的谦逊也许正是他最难得的地方。他一步步地攀登上了科学的高峰,又一步步主动从神坛走下,以平凡人的口吻还原出一个最真实的富兰克林,给后人以启发和深省。
伟大出于平凡,而从平凡到伟大这小小的一步,需要多少汗水和努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暑假到了,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名为《富兰克林自传》的书,现在我就把这本书分享给大家伙儿吧!
《富兰克林自传》这本书,是由富兰克林本人所写,要不然怎么是“自传”呢?富兰克林是《独立宣言》的起草者;同时,他还是最杰出的科学家,外交家,出版家,作家和社会事业家呢!他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地二个普罗米修斯”呢!
本书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在晚年时期根据自己一生的经历写成的自传。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以拉家常的方式,把自己一生所经历过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徐徐道来。在这通俗易懂的叙述中不经有着他睿智和哲理的火花,而且本书全文朴素幽默,使人备感亲切。《富兰克林自传》这本书还被公认为可以改变人命运的精神读物呢!听说世界各国青年深受其影响,许多人还因为这本书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富兰克林出生贫寒,小时候直读不起书。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医治刻苦自学最终经过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终于走上了成功的渠道。富兰克林在家境贫寒的时,候也嫩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自学成才。眼下有好的学习条件就要把握好好时机,刻苦学习想富兰克林学习!
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好像我们这一代人首先接触富兰克林的名字,都应该是小学课本或者课外读物里关于他做风筝实验来验证雷电也是电的例子(这件事富兰克林本人并没有承认过,相关人员也研究过如果富兰克林真的成功做过这个实验必死无疑)。
本杰明·富兰克林,一百美元上那个富态可掬长脸男人,这个只在学校读了两年书的人,最后被授予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荣誉博硕士学位,牛津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他着手创立了美洲大陆的第一个图书馆、第一家医院(严格意义上讲最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第一届学生创立)、第一所新模式高等学府——宾夕法尼亚大学(当时知识费城的一个慈善学校,却完全不同于北美大陆已经存在的三所英国殖民地式学院);他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联合起草了《独立宣言》,物理学家——在电学研究上有自己的接触贡献,并因此被英国皇家学会授予院士称号,还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虽然他谦虚的在自己的墓碑上用了“印刷工富兰克林”但面对玲琅满目的称号或者说头衔、身份,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介绍他这样一个人生赢家,我相信很多当年立志当科学家的我们都曾经把他当作过自己的偶像,直到我多年后再读《富兰克林自传》我终于明晰了他的形象。
如果说中国的先贤们提出了这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处世之道,那么富兰克林无疑是另一个大洲最有力的实践者。甚至他的生活方式、处事方式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他对于树立美德所绘制的每日表格和每日作息时间安排,拿到现世也有很大的意义。在这本自传里,对于他自己存在的错误,他好不避讳,而是坦然写出并合理分析,对于自己的一些很好的经验也是倾囊相授,敢于展示真实的自己,让我们感觉伟人也是普通人,对于普通的读者来说,好像他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至少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他总结的经验和教训来做更好的自己。
记得在本科的时候,在别人推荐的书单里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然后当时是在电脑上一口气读完了电子版,当时的版本还是比较老的版本,印刷质量并不是很好,但是读起来仍然感觉津津有味。可能是高中期间就喜欢阅读名人传记吧,但是那时候都是他人立传,所以很多东西有作者的主观臆想和评价,第一次从富兰克林的角度看富兰克林,新鲜并且很喜欢这种聊天似的态度,娓娓道来。读研期间,给自己列了一个书单,其中就包括这本《富兰克林自传》。因为一直关注的“罗辑思维”节目中,罗胖大力推荐此书,本以为再读此书会是在自己的kindle上,没想到偶然去西校图书馆却发现新还书架子上有此书,我便立刻刷卡借来,和一本书的缘分就此展开。
译林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书,著名翻译家李自修教授翻译,并且也是2004年翻译的,然后在2012年又在出版前进行过修改,总体读起来更加符合当下的语言习惯,行文流畅忠于原文。
因为富兰克林先生写自传的目的也是留给自己的子孙,分别写于不同的年代和地点,好多内容是信件的内容之类的,有些内容在战争中散逸,富兰克林后来补充时候也难免会有一些重复。《自传》最早以英国手稿为蓝本,然后首先译成法文在法国出版,后来用从法文版本翻译成英文的较为全面的版本发行。这是一本历久弥新的书,二百多年来印刷版次足有几百次。我每一次阅读,也都有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但一种感觉渐渐清晰——富兰克林在实践中国人的人生哲学!
全书共分十一章,开篇就是写给他的儿子威廉﹒富兰克林的信,其中写了写自传的目的,是为了让子孙了解其处世之道。从自己的出身说起,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交代了一些详实的事实,和读者的距离迅速拉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