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说,爱是酸涩的甜果。得不到它的时候我们会埋怨它的苦涩,得到的时候却又会窃笑它来得如此容易。当我们远离它的时候会觉得它在天边,当靠近的时候才发现它就在身边,但是一触摸却又感觉在了海角天涯。
老师说,我不知道爱是什么东东。曾怀着憧憬去追寻过,不曾放弃,累了,困了,只要打一个盹就可以继续憧憬我的梦。可是多少次醒来,都发觉原来我一直在梦里追寻我的梦,我不曾向前,一步也不曾!
带着对爱的疑问,我问了问我身边很好的挚友,问他们什么是啊,究竟怎么理解爱。
活在甜蜜中的朋友乙告诉我,爱是幸福,爱是美味,爱如彩霞美丽了每一个浪漫的午后。他们的认识很平凡,如千万个相识的人儿一样,一起上学,一起奋斗,一起快乐,一起悲伤,一起寻找自己的梦……那种默契是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他们共同的喜怒哀乐,共同的信任和了解,让他们的感情越来越浓,越来越需要彼此。如果一天不见的话就如隔三秋,当思念成疾的时候就是电话和短信泛滥的时候,可是他们不在乎这些,他们在乎的是彼此的在乎。
可我还是不懂,不懂爱这个东东。
当我苦思冥想而不得的时候,我找到了我的心灵医师,我向她打听着爱这个东东,她告诉我:只要有感觉就好!
多么简单的回答!真的就那么简单啊?
冰激凌反问:那你觉得要怎么样呢?
我无言以对,因为我们体会过,而她真的是体会过。她告诉我在她眼里,她的爱情观是建立在一见钟情的基础上的。只要彼此以开始就有感觉的话就有继续下去的潜力。如果彼此最初都没有感觉的话,最后发展下去也不会有多好!
真的如她所说?一见钟情的才会长久么?
她说只是一家之言,莫信!要想知道什么是爱,只有自己亲自去体会去感觉,否则别人说的只是空洞的,天花乱坠的罢了。
只有经历过寒窗苦读的人,才知道高分不是随便就出现在你的考试卷上的.;只有失去了自己最喜欢的人才知道原来她或他对自己是多么的重要;只有当苦难包围了自己,才知道原来以前生活的是这么的惬意,幸福;只有经历了生活重重的压力,逼迫自己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才知道原来很多事不是自己想怎样就怎样!
我们总是习惯站在道德的角度对谈论别人,甚至带着有色的眼镜去看待别人,批评别人,殊不知其实自己也高尚不到那里去。
突然想起了很多年前的一件事,成人高考完后,我和我的朋友小言一起坐车回学校,路上我看到一个化着浓妆的女子从一个宾馆出来,我鄙夷的看着。心里猜想着她的职业,我朋友好像也看到了,说了一句挺可怜的,我不知她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因为累了所以也没有再问,过了几年后我听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某某因为父亲重病马上需要大量的资金手术,为了尽快筹到钱,而被迫做了一个老板的情人。同学们都露出了鄙夷的的眼神,如若换做当年的我,相信我一样也会这样,但这次我没有这么想反而有点同情她,同情她的经历及生活对她的压力。因为我深深的懂得人很多时候所做的选择都是无奈的。因为弱小所以被欺负,因为种种压力所以迫于无奈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曾经的我,听着别人的故事只是轻描淡写说着自己的一些看法,做法。如若是我怎样怎样。不会犹豫不决,可当同样的事情降临到我的身上,我才发现原来自己不能应对自如,甚至更加止步不前、举棋不定。
生活中有很喜欢对别人生活与作法指手画脚的人,只因他们的经历太少,不能理解、包容。只有那些真正经历过的人,才能更加懂得,理解别人,从而包容别人、包容社会、包容种种的不平。
现对那些从未熟知的故事,其实我是有些视若无睹的。
我知道很多结局在未来的某一天会开出花朵,但是那些也并不一定会符合我们的期待,以前总是有人做出一些不符合别人期待的举动,但是他们却能够保留自己的个性,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活出真实的自我。
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也在寻找着真实的自己。
可是后来却发现其实在很多漫长的过程当中,你逐渐把自己丢失在了回忆里,都是在了过去那些东西也许没有留下碎片化的回忆,也许在某一个广泛的范围之内,他们看清楚了一种依恋,其实是栓在情感当中的累,是作为附属品一样的存在。
我们曾经在无数个瞬间想象着那些无处抒发的情怀,他们或许能够在某个夜空之下发挥他们自己的作用,而不只是被人误解着是。做作矫情或者是无病呻吟。
这情怀那些情感其实只是因为你从未熟知,你不知道他们存在,你也没有经历过那样的苦难,所以你才会觉得那是很虚假很繁琐很做作的,但实际上当你真正去经历的时候,才会明白,原来其中的个中滋味都是经历之后才能够理解的。
生活原本就是这样一个现实的状态。
或许只有当我们看清楚了他的模样,才会明白他的是是非非。
我盘坐在复兴中学高高的台阶上,在夕阳的余晖下和同学打着扑克牌。获得一等奖的消息刚刚传来,让我的心情始终难以平复。但最终我还是没有走进那座大礼堂,也许对我来说那一份经历才是最珍贵的东西。我回想起第一次走进实验室时的点点滴滴,不禁唏嘘。
不同于其他竞赛的急功近利,我总是很羡慕那些做课题的同学,悠然自得同时还名利双收。于是,在一个略带几分寒意的周末,我踏上了课题之路。走进实验室,我马上被那一方银白色的天地所吸引,那不就是我梦中的科学圣地吗?那一件件精密的仪器散发出一股严谨而神圣的气息,让人流连其中。
探讨完实验流程后,我和同学说说笑笑走进了无菌室。我们紧接着开始了实验,摆弄起那一个个瓶瓶罐罐。稀释、震荡、浇板,我们开始一遍遍地重复。一开始,我们还对那些奇奇怪怪的器具充满了兴趣,可渐渐的我们开始变得烦躁。十个,一百个,一千个……眼前的试管架满了又空,空了又满,老师不停地为我们递着试管。我开始变得麻木而机械,每个动作都必须按着规范,一丝不苟。整个无菌室里不能说话,只听到排风机在呼哧呼哧得响着。那条厚厚的窗帘把整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隔在了外面,这里只属于科学。
一次实验,两次,三次……渐渐地,身边的同学越来越少。猛然间抬头,却发现天地间只剩下我一个人。时间一天天过去,我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在那一间不见天日的小屋子里日复一日地奋斗着。那种发自于灵魂的寂寞和恐惧始终笼罩着我,毕竟在科学的世界里,没有人知道这条路是否有终点,只有时间才能磨砺出惊天动地的成果。
现在想来,以前听别人说“做科研是要耐得住寂寞的”,原是没有弄懂的。那些作家把科学家的生活渲染得跌宕起伏,好似一部宏伟的史诗。但经历了这一切,我才发现真正的科学家就像河边淘金的小孩,过着平凡的日子。他们也许永远淘不到金子,但为了让世界上所有的人看到金子的绚丽,无怨无悔。
坚持应该就是开启成功大门的最后一把金钥匙。
——题记。
小时候的我并不懂得坚持的重要性,常对此不以为然。只有经历了,我才懂得。
不由自主地颤抖了起来,一滴滴汗珠从我的额头上滑落下来。
我每天坚持吹奏一个小时,我把所有的.考级曲目吹得滚瓜烂熟,只为了那背水一战。
如约,我再次来到考场,又看见了那两位考官,但唯有不同的是那被该属于我的紧张之感已经离我远去。当那一连串婉转动听的声音回荡在那大厅之中时。那位考官对视一眼,皆是露出满意的笑容。手中的笔在面前的纸上写了一个鲜红而又飘逸的“优”。
抬头看,天,依旧是那么蓝,云,依旧是那么白。
难忘的借书经历黑龙江省大庆市萨中第一小学五年六班王鑫四年级时,我向同学借过一次书,直到现在还没忘记。那是一个星期五的早上,同桌带来一本有趣的书,书里写的是一个生活在丛林里的美国家庭。书是她爸从国外带回来的,印刷精美,本地根本买不到。我很想借来看看,于是试探地问:“你,你能把这本书借给我看看么?”没想到,她很痛快地答应了。当时我心里很高兴。下午放学,我拿着书蹦蹦跳跳地回了家。写完作业后,我急忙翻开书,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吃晚饭时,我也舍不得放下,只好一边看书一边吃饭。看着看着,我仿佛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走进了那宁静柔美地绿色世界……突然,一个油点溅到了书,我顿时呆住了。怎么办?这可怎么办?我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试了好几种方法,不仅油点没除掉,整个页面都变得脏乎乎了。最后,我只能盼望还书的时候,她不会发现这个油点。星期一,我忐忑不安地把书还给了她。一会儿,她就发现了油点,生气地质问我,“这是怎么回事?”我说:“我不知道。可能借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吧。”她狠狠瞪了我一眼,转身就走了。后来,妈妈知道了这件事。对我说:“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诚实。做了错事,要敢于承认错误,这样才是好孩子。”我想了想,主动去找同桌,向她讲了那个油点的事,请她原谅我。她笑了笑,没再说什么,算是接受了我的道歉。再后来,她又借给我许多书看,我们俩成了最要好的朋友。指导教师:宋阳教师点评:承认错误比知道错误更难。小作者对借来的书爱不释手,吃饭时不小心弄上了油点。虽然小作者做了种种努力,可是仍然没有去掉油点。因为怕同桌知道实情,小作者说了谎。在妈妈的教育下,小作者向同桌承认的错误,最终和同桌成了好朋友。在学校里,在家里,每时每刻都发生着故事。只有认真体会,才能有更深的感悟。
一次,我去一所大学开讲座,一个男孩提问:“我没看过你的书,你能用一分钟说服我,让我喜欢你的书吗?”我听了这个问题,忍俊不禁,想了想,回答他说:“我倒是想反问你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喜欢我的书呢?”那男孩呆住了。
我猜,绝大多数作家、学者、教授或者社会名流去大学开讲座,大概都是希望自己的作品或产品被喜欢的。可是,我不这么认为。如果你看过我的书,觉得很好很喜欢,那就不会问这个问题。如果你没看过,我们彼此陌生,那就会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可以去尝试一下;第二个选择是,完全不去看,因为不想看。
读书这件事,其实也有很多误解。比如,没必要因为我来了,你就要喜欢我的书。看书纯粹是私人的事,喜欢就看,不喜欢也没什么,丢开就好。
这让我想起去另外一个医科大学开读书会,校领导让我给同学们推荐书目。
其实,在我的大学时代,我几乎不挑选书目,遇到什么就看什么,来者不拒。不管是博尔赫斯的《七席谈》,还是泰戈尔的《飞鸟集》;不管是美国大法官波斯纳文丛,还是黄易、倪匡、亦舒、金庸的爽快文字,都看得不亦乐乎。哪怕我自己出了很多书,做过很多年的编辑,我也觉得,我读的书太少了,远远不够。
人生的烦恼贯穿漫漫路途的全程,我们需要用一辈子去学习。所以,读书这事最大的真相是——年轻的.时候,先别管那么多,使劲看,拼命看。看到某种程度,你会突然开窍,发现文字的脉络、思想的精华,能够分辨什么好什么不好。
你还能学到,为什么处理这件事有潜规则,处理那件事有明规则;世事怎么运行,人心如何收服。你开始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于是在某个领域继续深读,成为专业人士。
那些给你开书单的人,时不时告诉你“十大必读书籍”,其实是在忽悠。那些跟你说自己不爱看书,文章却写得很好,口才很棒,做事有条理、会思考、能洞察的人,都是在客套。人家闭门练功多年,一朝出门制敌,才成为人生赢家,但他尽量不描述练功的辛苦。
读书如吃饭,青春发育期,少废话,少挑食,多吃多读,你的心智才会饱满强壮,才会有深厚的知识背景去面对人生。
只有经历过,我们才懂得,唯有经历过,我们才会从幼稚中走向成熟的道路。
人生,没有十全之如意,也没有一路的顺风,坎坷中,让我们学会了坚强,学会了面对,因为逃避总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所以,唯有面对现实,才能走向未来的**。
如果可以,我想给心灵装上“删除键”,删除我们昨日的不堪,删除我们越轨的感情,让我们认真地搜索幸福;删除我们芜杂的欲望,把我们不想再见的那人,不堪再回首的经历,不愿再牵手的伤感,不可再接触的事物,不能要、要不了的一切,统统删去吧!
再深的伤口总会愈合,无论它会留下多么丑陋的疤;再疼的伤痛终会过去,无论它曾经多么痛彻心扉;再大的劫难也一定可以度过,只要我们有勇气坚持走下去。感情是一份没有答案的问卷,苦苦的追寻并不能让生活变得更圆满。也许留下一点遗憾,怀着一份留恋,带着一丝伤感,会让这份答卷更隽永,也更久远。
一段感情走到尽头,你不要向他倾倒无情的口水来证明你被抛弃的痛苦和无辜。如果那样做,能让你的伤口好得快一点;让你的心理平衡一点;让你重新找回自我的时间缩短一点,那么,你就不遗余力地向曾经爱过你的人和你爱过的人猛烈开火吧!可是,我不信当你在伤害对方时,你的心一点也不疼。
茫茫人海中,谁遇见了你,你邂逅了谁;谁错过了你,你注意了谁;谁陪你走了一程,你陪谁过一生?一路上的行走,你会遇上很多人也许是陪你走一站的,也许只是一个过客,于是生命中留下了许多逗号,一段经历一个逗号;一段感情一个逗号;一段付出一个逗号,无数个逗号的等待,只为最终那个句号。
许多的事情,总是在经历过后才懂得。一如感情,痛过了,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傻过了,才懂得如何适时的坚持与放弃,在得到与失去中我们慢慢的认识自己。其实,生活并不需要这么些无谓的执着,学会放弃,生活就真的容易。有一种感情叫无缘,有一种放弃叫成全。
不是每个擦肩而过的人都会相识,也不是每个相识的人都让人牵挂。我们在今生,在那个地方,在一转身时,你说过我出现在错的时间里,但是都忘不了那份真挚的情。只是有一段感情再也不可能继续,有一个人再也不能依偎,有一个声音再也不能的在耳边响起,有一双手再也握不住那手心的`温度。
分手了才发现原来深爱,这是爱情里最让人痛苦的经历。人生在世,要学会珍惜眼前人,有时候结束了的感情,也许再也回不来了。虽然留下深深遗憾,而你可以从此学会珍惜你周围的美好。没有经历过失去,就不会懂得珍惜。有的人看你一眼,你再也忘不掉;有的人,一直在你身边对你好,你却没有发现。
世上没有不伤人心的感情,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它都会在你的灵魂上留下伤痕的,以伤痕为代价换得感情的喜悦,以感情的喜悦作为回报的伤痕。这世界上,没有能回去的感情。就算真的回去了,你也会发现,一切已经面目全非。唯一能回去的,只是存于心底的记忆。是的,回不去了,所以,我们只能一直往前。
曾经对着一个头像倾心交谈,坐在电脑前傻等它变成彩色,再对你摇晃。看见它有了色彩而心跳加速。曾经这个头像因为陪你而一直亮到深夜凌晨。曾经因为它亮了却没有和你说话而伤心懊丧。曾经,曾经……到最后这个头像却被拉到了黑名单。一段感情从开始到结束,大概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吧!
不喜欢就不要选择,喜欢了就要坚持。在一起是一种缘分,不要轻易让喜欢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