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习15个生字。
2、了解贝尔研究和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敢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处理:
本文课文中涉及到很多术语,学生理解有困难。采用略读的形式,只要求学生了解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并积累文中的一些词汇。
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字典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电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话到底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读一读《电话的发明》这篇文章。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1、自由读课文,想办法认识生字。
2、学生以同桌为单位,认字表生字互相检查并组词。
3、默读课文,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4、交流关于贝尔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理解课文,引导讨论。
1、理请层次。
哪个自然段写的是贝尔发明电话的原因?(第二自然段)。
哪个自然段写的是遭遇失败?(第四自然段)。
哪几个自然段发明成功?(5--8自然段)。
2、读第二自然段。
贝尔是怎么想到要发明电话的?你觉得贝尔是个什么样的人?
3、读第四自然段。
“沃特森苦笑不得,他们的实验又失败了。”这个“又”字说明了什么?
4、读5--8自然段。
理解“欣喜若狂”
5、讨论:电话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二、、指导写字。
文章来源莲。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基础训练6“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作者是怎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思想内容表达清楚,怎样展开合理想象,丰富作文内容的'。
2.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要写清楚你想发明的东西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用途。要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
习作指导:
一、以谈话、实例激趣、揭题。
1.谈话:同学们一定读过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吧!他从?
四、激励性总结。
其实,搞小发明就这么容易,它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大家平时留心观察生活现象,进行认真研究,提出自己认为较好的解决方案,并付之行动和努力,你的小发明就会成功。如果长期坚持,你当“发明家”的梦想就会成为现实。
五、课后作文。
请你联系实际,大胆想象,按一定顺序,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要写清楚你想发明的东西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用途。题目自拟,写完后认真修改。
---------------------------。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有意识地积累好词佳句和精彩语段。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文中惠特尼发明规范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规范化对于现代化大生产的重要意义。
3.引导学生认识分号的对于理解文章要点的作用。
4.激发学生不时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中的惠特尼发明规范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规范化对于现代化大生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效果师:课前我们预习了好几遍课文了,让我看看谁预习得最认真,效果最好。
1.指名分段读文,正音纠错。(师生评议)。
2.交流预习时积累的好词佳句、精彩语段,并简述积累的理由。
3.交流学习课后生字时找到的形近字,同音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创设情境,激发读文兴趣。
(板书:发明)师:你知道古往今来,人类有哪些发明?(生自由说)。
师:本文中的他是指谁?(惠特尼)。
他发明了什么东西?(不是一件东西,而是一种方法)。
不是东西,那看不见、摸不着,还算是发明吗?(生自由说)。
2.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划出句中关联词。
(不只……还……)。
师:从这个关联词,你读懂了什么?(发明,可以是物品,也可以发明无形的“方法”。)。
正是这样,作者才感叹惠特尼的发明很——(生:奇妙)。
再读最后一段,强化认识:发明发明不只表示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示在科学的“方法”上。
3.除了这段话,文章哪些局部也都在赞扬这个发明的奇妙?(第10-11段)。
4.师:除了赞扬发明的奇妙之处,文章还写了什么?请你列出本文的提纲。(带着问题,自由默读课文,编写提纲)。
5.汇报提纲,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下节课让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这篇课文。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长听。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概括)这节课让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习课文(一)略读第一局部。
1.齐读第一段。
师:什么东西如此神奇,被发明了出来却又看不见摸不着?话还得从二百年前说起。
2.第二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
(二)细读第二局部。
1.师引读第3段:18世纪以前……装置。
师: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它制造工艺复杂?(指名生汇报)。
勾画出来,读一读,体会它的复杂。(指名读—齐读—赛读)。
2.自读4、5自然段。
师:除了毛瑟枪制造工艺复杂外,接受任务前的惠特尼还面临了哪些困难?(生汇报,师归纳板书:数量大、时间紧、需要许多铁匠、人们不信任)。
3.小组活动,扮演惠特尼向学生介绍自身的.想法和做法。
师:面对这样多的困难,他是怎样做的呢?哪些段落描写了惠特尼的做法?(生汇报:6-8段)。
自读6-8段,读后分小组活动:和同学们分角色扮演当时的情景。
4.指名生汇报读第8自然段,师归纳板书:三简便:制造、组装、维修。
5.再读第8段,观察分号,体会分号的使用对掌握要点的协助。
6.师:惠特尼展示了这种方法以后结果如何?(齐读第9段)。
小结:
当你不被理解和信任时,不要紧,坚持自身的,只要拿出行动来证明——自身能行!
(三)学习第三局部。
1.师引读第10段:“你知道……也没发明。”那他到底发明了什么?(他发明的是一种方法:规范化。师板书:规范化)。
2.师:规范化究竟是什么呢?(指名汇报:10、11自然段)生齐读10自然段后半局部和11自然段,加强对规范化的了解。
3.实物举例,深入浅出,使学生真正理解规范化的含义。
师出示五瓶相同品牌和规格的矿泉水:用同一规格批量化生产瓶子和盖子,(拧开瓶盖,互相交换)它们之间可以任意搭配,不用担心弄丢了盖子就找不到可以相配的了。
小结:这就是惠特尼的规范化带来的深远的影响和无穷的便当。
三.拓展延伸。
师: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运用规范化方法给人们带来便当的?(生自由说)。
如:笔芯、灯泡、碗筷……。
总结:
所以说,惠特尼的发明多奇妙啊!它启发我们——(生:发明发明不只表示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示在科学的“方法”上。)。
板书设计。
师:中国造纸术的发明,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伟大的发明是怎样诞生的呢?请同学们自读第2~4自然段,画出相关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四人小组交流,然后推荐代表发言)。
生1: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祖先创造了文字后,把文字记载在龟甲和兽骨上或铸在青铜器上。
生2:后来,人们把文字记载在竹片或木片上,用绳子穿起来,成为一册书,很笨重。
生3:再后来,人们在蚕丝织成的帛上写字,虽然轻便,但价钱太贵不能普及。
生4: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用麻造纸,但这种纸粗糙,不好写字。
生5: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蔡伦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等为原料,造出了既轻便又好用,价格又便宜的纸。
(生齐读)。
生1:蔡伦造纸的原料容易得到。
生2:蔡伦造的纸轻便好用,而且价格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师:古人的智慧和创造让我们赞叹不已,更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没有纸的发明,也就不会有我们今天读书学习的便利。
这篇课文是具有故事性的说明性文章,教学时,我指导学生通过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文中惠特尼发明的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在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教学中,我将惠特尼的标准化做法和铁匠师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装的做法的不同结果进行比较,从而深刻感受到标准化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启发学生理解: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课文后的资料和自己在刻下查找的资料,自己探索问题,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这节课基本上以学生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自学、交流,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课文的内容不难,学生容易理解,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毛瑟枪制作的艰难,为后面理解课文打好基础,使学习水到渠成。
把课堂归还学生。
因为有感于五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由于过于理性而渐趋沉默。我试着把课堂交给我的学生。
一开始,我在课堂上把课文《他发明了什么》进行拍卖:“谁想来讲一讲这篇课文?”很多学生狐疑地望着我,不知道老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沉默,顷刻张凌晗第一个举起了手,林子涵第二个举起了手,“好!第一个抓住机会的是张凌晗。你来讲《他发明了什么》,林子涵你来讲《寓言两则》。”望着他们两个有些激动又自豪的小脸,我心里也心潮澎湃。
经过一番精心的准备,下午第二节课的铃声打响了,“张老师”站到了讲台上,有几分稚嫩有几分紧张有几分自豪有几分激动,开始了她的课前谈话:“同学们,首先说点题外话,(有点玄)我非常感谢那些帮助我的同学。为了帮助我讲这节课,很多同学都给了我帮助,(激动得有点语无伦次了)有的同学预祝我成功,有的同学主动借给我资料。我非常感谢大家……”可爱的“老师”竟然无语凝噎,摘下眼镜擦了擦眼睛,教室里就响起了掌声。
不知不觉中,一阵清脆悦耳的下课铃声打响了,大家都有点意犹未尽。课间休息中,很多学生都围住我,要求报名讲下一篇课文。最幸福的是张凌晗,她张开双臂,仿佛要拥抱这美好的世界,“噢——”她微笑着像个天使:“我又一次感觉世界上的一切是那么美好!”
教材分析:
概述20世纪的科学发明之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说不尽的舒适和便利。
学情:
学生喜欢科普知识文章。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课文中的七个生字。
2、培养学生理解感悟能力。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科学家的智慧和伟大。
重、难点:
学习课文内容,了解这些发明的重要作用,学习文章表达方法。
学法:
自主探究。
教法:
讨论法。
时间:
流程:
一、导入与初读。
学生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其间穿插生字的认读,从整体上了解文内容。
二、领悟内容。
(1)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发明对人们生活的改变,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2)请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发明朗读感悟。
(3)体会用词的准确,语言简洁准确是科技类课文方面的特点。
三、积累迁移。
课文中有些字的字音容易读错,可让学生先自主交流认读,注意提醒“纽”、“杉”“械”等字的读音。
四、实践拓展。
五、作业:自选。
板书设计:
在二十世纪有许多科学发现。
1、拉链2、集成电路3、飞机4、飞艇。
20世纪5、水中呼吸器6、石膏绷带7、尼龙。
10大发明8、火箭9、电视10、电冰箱。
教材分析:课文讲述了不锈钢的发明经过,虽然初衷与结果不相吻合,但这项“歪打正着”的发明,意义却十分重大。
学情分析:学生对科学存有浓厚的兴趣。
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理解和朗读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事业的崇敬与热爱。
重、难点:1、在阅读中了解和复述不锈钢发明的过程。
2、感悟作者表达准确、语言简洁的写作方法。
教法:讨论法。
第一节。
时间:
过程:。
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导入新课。
(1)可以从资料入手,请学生介绍搜集的有关不锈钢的资料。
(2)初读课文。
一是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强调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二是请学生把课文中出现的生词用笔划出来,读一读。
三是说说不锈钢的发明过程。
(3)深入精读。
了解不锈钢的特点、主要成分及用途。
了解不锈钢的发明过程。
理解“歪打正着”的意思。
回归全文。
可以引导学生小结,说说从不锈钢的发明过程中想到里什么。
作业:自选。
板书设计:防腐耐高温。
不锈钢的发明发明过程。
歪打正着的世界发明。
第二节。
时间:
过程:
一、积累内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课本上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三言两语即可。
二、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
要注意把写字指导到位。
“治”引导学生与“冶”区别、“诺”的读音要准确。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方面的作用。
(3)除了课后出示的两个句子外,还可以引导体会其他句子。
布诺雷本来是研制枪膛用钢,结果研制出了不生锈的钢,所以,人们戏称不锈钢是布诺雷“歪打正着”的一项发明。
三、语文实践。
阅读发明家的故事。
五、作业:自选。
板书:防腐耐高温。
不锈钢的发明世界发明。
发明经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思考生活中的问题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培养自觉实践、大胆创新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学。
出示自学提纲:
自由读课文,思考:
这篇文章主要讲谁发明万能胶水?他是怎样想到要发明万能胶水的?他是怎样做的?
三、反馈。
1.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2.交流自学提纲的.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聪聪是在遇到很多困难的情况下想到万能胶水的,他为此做了深入的研究,收集了很多的资料,设计了很多方案并精心地做了不少实验。
启发学生认识到聪聪在发明过程中,十分认真。
(小组议答一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