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运用圆形概括表现生活中的物象。培养观察、想象力和用圆形进行造型的表现能力。培养善于观察的习惯,并感受生活中的圆形之美。
通过回忆、联想,发现生活中能用圆形概括的物象,学习用图形大胆的表现。
如何借助圆形表现物象特征。
教师,吹泡泡用的工具。
是否带齐了美术工具,每组比赛,看看那组带得最整齐。
老师与学生一起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表现泡泡。大大小小、前前后后、上上下下的圆圆的泡泡,真是圆的世界。
板书:圆的世界
1:看到这么多圆形,你还能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
花朵、太阳、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用彩色粉笔把黑板上的圆改变成大西瓜。气球,盘子。
2:欣赏图片。思考书中的问题。
师总结:不管是自然界中的地球、花朵、还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热气球、盘子、飞碟、球类都可以用圆形来概括。
3:同学再互相说一说,除了我们刚刚说的这些,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圆形概括。
4:师示范:球类的物体,(把同类的物体概括到一个画面中,画饱满,演示中渗透大小、在画面中的位置、多少、在变化中体现美感。不要过于潦草,简单,圆形物体宁大勿小,宁少勿多。)
5:欣赏涂色方法,欣赏书中的学生的作品,
提问:都画了什么,用了什么绘画材料,你看到这些画,对你自己画画有什么启发?提示学生作品:第二张,画出了各种形状的圆形小动物,展示了同学的想象力,画的时候,我们可以自由的把圆进行想象与组合。
注意油画棒黑白色的运用要考虑先后顺序。
1、教师说创作要求:
(1)进行绘画时,要注意构图,不能太小,也不能太满。
(2)色彩搭配要协调。
(3)要大胆想象,细心制作,绘画的同学每人只需完成一幅,做橡皮泥的同学每人至少完成一件作品。
(4)注意收好自己的物品,保持环境卫生。
2、学生自主做,教师巡视指导。
1、教师巡视,将已经完成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圆圆的世界”白纸上。
2、提问:对于他们的作品,你有什么要说的?教师点评。
3、指名上黑板展示自己的铅笔头,教师点评。
作业
1:看看能把大小不同的圆组合得更加有趣。
2:构图饱满,(画面,一定要有大大的圆,东西不要画多,几件就行了,用几个圆把画面大部分画满,其它小的空白,用各种装饰把它填满。)涂色均匀。
课后小结:要组织有意组织,必要时让学生复述一遍老师的要求,使学生对所要完成的作业清楚明白。
说你见过那些与圆有关的美丽的东西?
认识不同形状的烟花,学习烟花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启发学生回忆烟花的形状,学习烟花的表现方法。
有关录象,白纸,彩色水笔,毛线,胶水,彩纸等。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春节过得愉快吗?过春节时你最开心的事是什么?(学生回答)。
三、讲授新课:
启发学生回忆烟花的形状。
1、你放(见)的烟花美吗?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一一回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简要评说烟花的美感并简笔画出烟花形状。)。
2、欣赏录象中放烟花场景,激发学生兴趣,认识不同形状的烟花。
3、烟花的表现方法。
1)、教师示范集中不同形状的烟花的表现方法。
2)、总结烟花的表现方法。(用大小不同的.彩点直接点出烟花的形状,由内而外依次点出。一个烟花可以用同一种颜色表现,也可以用多种颜色表现。
3)找学生讲讲打算用什么工具来表现美丽的烟花。
四、作业要求。
1、用彩色笔直接作画,不必用黑色勾线。
2、可以表现自己见过的烟花形状,也可以自己设计烟花的形状。
3、可以多画几个烟花使画面饱满。
4、构图时可以以一种烟花为主,稍加几个其它形状的烟花,做到主次分明。
5、适当添画人物或场景,使画面充实有情节。
五、作业评析。
1、作业展示,学生选优并说一说为什么?
2、教师评析。评析标准:构图饱满,色彩鲜艳,烟花的形状优美多姿。
淅沥的小雨。
一课时。
教学目标:表现下雨时大自然的情景和人物动态,培养学生观察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难点:表现雨中的人物动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雨中的自然现象。
树干摇摆(风向)。乌云聚集。
电闪雷鸣。(闪电形状)雨滴下落。
四、雨中的人物形象。
路上行人:匆匆逃避(状态)、避雨(在哪里)、撑起雨伞、披起雨披。
路旁摊贩:匆忙收摊(状态)。
家中的人:收拾院子里的东西,关门闭户。其它的人(学生表述)。
五、表现雨中的情景。
1、口头描述雨中的情景,也可以讲述发生在雨中的故事。(通过学生描述雨中的场景和故事启发学生想象,使画面具有场景和情节。)。
2、用线条表现雨中的情景或故事。
3、表现内容要有重点,构图饱满。
六、作业评析。
1、作业展示,介绍自己的画面内容。
2、教师评析。评析标准:情景感人,形象生动,构图饱满,涂色完整。
七、课后延伸。
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认真表现生活中的情景。
一、教材分析:
2、注重基础性,均衡和全面地安排各学习领域,把握不同课型的特点。
3、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图像世界,关注多视角的观察要点。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
4、挖掘、拓展教材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5、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实施三维教学目标,注意教材内容呈现的方式与特点。
6、灵活设计评价要点,突出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
二、学生情况发析:
1、三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较好的绘画习惯,在课堂常规等方面有较好的表现。
2、学生已掌握了不少的美术知识,并有意识地在课余时间接触有关美术的知识,能自觉地感悟生活中的美。
3、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流动人口,所以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掌握差异较大。
三、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措施:
1、重抓习惯养成教育,美术课堂是较为活泼,但所接触的材料也较多,这就需要学生们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以便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重视想像画、主题画的训练,以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并能把自己所想像的表现在美术作品中。
3、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把生活中的多种材料综合到美术课堂中来,让学生能应用多种材料表现美好的事物。
4、注意渗透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表现。
教学安排表: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
第一周准备课(认识美术课)1。
第二周第一单元。
漫步建筑世界。
第一课各式各样的民居2。
第三周第二课走近现代建筑。
第二单元。
奇异的旅行。
第三课肚子里的故事1。
第四周第四课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2。
第五周第五课多彩的世界。
第六课有趣的水墨游戏1。
第六周国庆长假。
第七周第七课可爱的水墨昆虫。
第八课现在、未来的我1。
第八周第九课我的好邻居。
第十课我的动物朋友。
第九周第十一课我们的音乐会。
第五单元大自然的奥秘。
第十二课刮大风1。
第十周第十三课雨来了。
第十四课奇特的热带植物1。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绘画习惯,激发学生学好美术课的兴趣。2、明确美术课的学习要求,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相互介绍。二、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1、出示树叶。
2、谁有什么办法把它变得漂亮。a、上色。b、加花边。c、变造型。
3、小结:同学们已经能把一片简单的树叶变和更加漂亮、色彩丰富。以后我们可以用这些方法把生活中的很多物体变得更漂亮。三、明确本期的学习目标。
1、了解本学期需要学习哪些内容?
1、翻开课本第一页看需要做些什么?
教学内容各式各样的民居。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各式各样的民居建筑,欣赏独特的艺术造型。2、概括民居的主要特征,并能用绘画工具表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中国各地分布着各种各样的民居建筑,这些古老的房屋,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二、欣赏各种各样的民居。
1、请大家自由地观察各类民居的特点,挑出你自己最喜欢的那种民居,说说为什么喜欢?
2、比较不同的民居,其建筑材料和造型。(屋顶、门、窗、外形等)有什么不同?
3、总结各类民居的特点,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不同感受。
窑洞:取暖。
温暖。
傣族竹楼:防潮奇特。
北京四合院:宽敞温暖。
皖南马头墙:自由轻松。
围合式土楼:安全奇特。
三、说说家乡老房子的特征:
1、自由说说家乡老房子的特征。
2、画一画家乡的老房子,表现出主要的特征。
四、作品展示、展评。
1、自由介绍自已的家乡老房子,及其创作思路。
2、师生共同评价。
五、小结。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走近现代建筑。
教学目标1、了解近现建筑新颖简洁的外观及其鲜明的个性特点。
2、能运用几何形组合的造型方式,画出自己想像的现代建筑。
教学重点了解近代建筑的新颖简洁的外观及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能应用几何形组合、想像现代建筑。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出示各种现代建筑的挂图等,让学生有对近现代建筑特点的感知。
2、出示各式民居,让学生比较,得到更为鲜明的对比感知。
3、师介绍:现代建筑重视功能,具有鲜明的个性,那鲜颖简洁的外面,仿佛是一首节奏感强烈的乐章。
二、欣赏,感受。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建筑谈谈自己的感受。
2、重咪选择罗浮宫玻璃金字塔、广州会展中心、中华世纪坛作重点讨论。
罗浮宫玻璃金字塔:简洁、宏伟、稳重。
广州新会展中心:流畅、气派。
中华世纪坛:庄严、精致、独特。
3、对于不同规格的现代建筑,选择适合的词汇表达自己的不同感受。
4、总结:现代建筑大量采用新工艺及钢、玻璃、合成材料,突出了轻、光、透、薄的特点,大幅度地延伸空间、体现高科技的新形像。
三、学生创作。
1、运用几何形体组合的造型方式,画出自己喜爱的现代建筑。
2、要求:1、简洁、明快、气派。
3、用色鲜艳、透明。
四、作品展评。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
教学目标1、能用线条或色彩画出自己变大或变小后发生的趣事。
2、培养学生大胆的想像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大胆的想像力。
教学难点表现变大变小后的趣事。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一、欣赏。
1、欣赏《巨人》韦思的作品,感受巨人与小矮人的不同感受。
2、欣赏学生作品《在草丛中旅行》你发现了什么?
二、观察?想像?发现。
1、假如你是一只小蚂蚁,走进教室给你什么感受,展开想像的翅膀。
2、假如你是一只小虫,爬上树梢你会怎么想?
四、做一做。
用线条或颜色画出你变大或变小后发生的趣事。
师巡视指导。
五、展一展、评一评。
1、评一评谁的想象力最为丰富,最新奇。
2、谁画的表情、动作既夸张又有趣?
3、师作小结。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肚子里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科学观察方法及想像力、创造力。
2、引导学生关注事物细节的描绘及其内部结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能运用简单的绘画工具表现所见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运用简单的绘画工具表现所见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及创新能力。
教学用具学具:各种绘画工具:油画棒、水彩笔、铅笔、图画纸等。
教具:学生创作的《肚子里的故事》的作品、创作步骤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你们知道哪些有关肚子里的故事?指名讲故事。
2、激趣:你们想到谁的肚子里去旅行呢?(学生谈)。
二、欣赏作品,讲故事:
1、根据学生们的愿望展示学生作品,指名根据作品讲故事。
2、欣赏课本中的六幅学生作品,选择你最喜欢的作品,根据作品把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三、引导想像,编创故事情节:
1、引导想像创编故事:如果到老虎、大象、蚂蚁肚子里去旅行会发生什么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2、自由创编肚子里的故事,想像会出现什么画面。
四、探讨绘画方法:
1、学生讲绘画步骤,师总结、板书、展示图片。
问:如果让同学们把肚子里的故事画出来,你打算分几个步骤来完成呢?
(1)想像确定故事内容;(2)勾画肚子;(3)创作故事情节;(4)整理画面;(5)上色。
2、在绘画过程中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学生说,师展示图片。
(1)构图太小;
(2)构图太满;
(3)构图不均衡。
五、学生创作:
1、创作要求:
同学们把自己创编的在肚子里发生的故事画出来,只要求画出线描搞。
2、学生创作,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展评:
1、学生自由展示作品。
2、指名说故事及创作思路。
3、师生共同评价。
七、课堂延伸:
请同学们把你的作品带回家给你们的爸爸妈妈们看看,并把你们创编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听。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感知巨人与小短矮人的视觉形象对比与角色变化的想像力;
(2)学会用变形夸张与组合的手法去表现童话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分别从巨人与小矮人的角度去观察身边事物的形象特征;
(2)从不同角度观察发现意想不到的事物。
3、情感与态度:
(1)积极收集与讲述相关的童话故事;
(2)共同参与画家与同龄人作品的欣赏点评活动。
教学重点扩大想像的窨,增大奇思异想的力度。
教学难点如何以周围环境衬托出自己变大或变小。
教学用具1、色彩笔。
2、有关《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的故事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你认为最大的人是谁?谁来形容一下到底有多大。
你认为最小的人又是谁,有我